查看原文
其他

展望未来,气候变化议题可能出现转机的五大原因!

RealTech2021 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 2023-09-17




 开启低碳模式




2022年即将在全球的欢呼和期待中来临。新的一年,或许新冠肺炎终将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取而代之的热议话题变成气候变化、地球变暖。2021年初,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认为气候变化持久战胜负的转折点就在今年。


是什么样的原因令联合国秘书长认为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会在今年会取得突破呢?




01

至关重要的气候峰会











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是人类联手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里程碑。巴黎峰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将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一堂,就各国在气候变化持久战大局中承担的义务做出承诺,达成《巴黎协定》。


巴黎峰会上通过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之前,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工业化时代前水平之上不超过2摄氏度,能压到1.5摄氏度最佳。问题是,时至今日,各参会国在当时承诺的碳减排目标却远远没有被达到。按照目前情况推断,至多再过12年1.5摄氏度的升温幅度就会被突破,到本世纪末温度将预计升高3摄氏度。


巴黎峰会确立了每5年召开一次全球首脑会议的机制,评估共同落实长期目标的进度,并通知各缔约方更新和上调各自国家自主贡献预案事宜。各国领袖们可以在随后历次大会上相互并向公众通报各自正如何落实气候行动,并通过一套健全的透明问责制度,跟踪各自在《巴黎协定》中所做承诺的落实进度。


然而,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原定于2020年11月格拉斯哥举行的“全球气候峰会”不得不被推迟到了2021年11月1日。因此,格拉斯哥峰会为讨论增加碳减排量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带来一份希望。




02

许多国家承诺加大

碳减排力度和幅度











在2020年,一项至关重要的声明平地而起,令全世界感到惊叹,也令全球气候减缓工作实现了一个重要里程碑。20年9月联合国召开代表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中国宣布2030年前为实现碳达峰的具体排放目标,进一步落实减排承诺。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8%,位于第二位的美国占比为15%。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国,但其全球占比“只有”7%。如果这些主要碳排放国,尤其是中国不在减排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全球减排和变暖幅度控制在2°C以内的目标都难以实现。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彰显出其为国家更具复原性的未来而投入的决心。


显然中国的承诺起到了表率作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也随后加入脱碳的征程。


在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后不久,日本和韩国也相继承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三个国家2019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合计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

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20年10月,韩国总统文在寅宣布净零排放承诺,并重申“绿色新政”


亚太地区的一些主要市场尚未做出碳中和承诺,如越南(2020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至2030年碳排放量较基准情景减少9%,包括工业流程)、印度和菲律宾。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一些国家尚未承诺实现净零排放,但它们已经制定了“符合2°C温控”的2030年减排目标。


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英国率先在2019年6月宣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目标是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欧盟紧跟其后,2020年3月做出类似承诺。拜登在当选新一任的美国总统后也已经宣布,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将重回这个脱碳减排大合唱。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总统首日签署行政令,

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零排放”阵营中已经有超过110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量合计超过全球总量的65%,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体量的70%以上。





03

可再生能源

价格空前低廉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国家相继设立零排放目标,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可再生能源价格大幅度降低,彻底改写了碳减排成本计算方式。


2020年10月,政府间组织国际能源署(IEA)得出结论,认为目前顶级太阳能发电系统堪称“史上最便宜的供电源”。世界大部分地区新建发电站,可再生能源发电往往比化石能源发电成本更低。


如果世界各国今后几年都加大在风能、太阳能和电池领域的投入,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将会继续下降,直到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取代煤炭和天然气发电开始具有商业价值。


规模经济效应理论同样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价格低到一定程度,变成为吸引投资者和政府追捧的对象,从而加速全球脱碳进程和能源迭代更新。





04

新冠疫情改变一切











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对脆弱的看法,提醒我们,这个世界完全有可能以超出我们控制能力的方式被颠倒乾坤。


同时,疫情也带来了1939年大萧条以来最强烈的经济震荡。各国政府相继拿出刺激方案拯救、振兴经济。


好消息是全球利率在零上下浮动,甚至探入负域。政府刺激方案的成本因此前所未有地低,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除旧纳新”的重建机会。


欧盟和美国拜登团队承诺以万亿美元计算的绿色投资,在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启动脱碳进程。他们也不忘“胡萝卜加大棒”并举;对那些碳排放过多的国家将征收额外关税。


坏消息是联合国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在跟化石燃料相关的领域的消费比低碳能源领域的消费多50%。





05

商界向绿色靠拢



绿









商界在可再生能源价格下跌和公众施压的情况下,也开始转变经营态度。这背后同样有强大的财务动力。


如果在石油开采或煤炭发电上的新投资还没等收回成本就已经失去存在价值,那这种投资还有必要吗?投资组合里也许根本不应该有碳风险?


金融市场已经看到这种逻辑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商界有一种涌动的力量,驱使商家在财务决策中纳入气候变化风险因素,证明已采取了向零净排放转型的必要步骤,甚至这种披露是强制性的。


已经有70家中央银行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所以,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抱有希望,但必须认识到憧憬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距离。


现实是许多国家仅限于慷慨承诺,但制定行动战略的国家屈指可数,即便在全球气候峰会中世界各国签约采纳当下就能立竿见影减少碳排放的政策。


联合国希望看到煤分阶段彻底淡出,停止对化石燃料行业的一切补贴,围绕2050年实现零净排放目标创立全球联盟。显然,这是一项难度很高的任务,即使全世界对抗衡气候变化地球变暖的态度已开始转变。




未来十年内,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同时也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因此,中国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将对控制全球暖化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宣布“十四五规划”时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中国许多高能耗行业将经历重大变革和结构性调整。例如,在过去十年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但也成为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未来,中国将需要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建筑和工程施工模式,在发展更多城市中心的同时,减少碳排放量。同时,制造业和工业生产也需要考虑节能的流程创新和应用。


本届RealTech2021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设有四大热门主题,其一的“低碳健康”即是重点展示与探索的版块。展会将与北新、阳光城、百佳丽、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等重要合作伙伴,通过沉浸式场景,“‘双碳’智慧建筑论坛”等多场专题研讨,着眼健康人居、绿色建筑、净零科技、数字+绿色,赋能旧城新生。RealTech将邀请亚太地区极具领先优势的房地产相关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方案供应商化身“业态发起人”,聚焦板块热点话题,现场展示业态中的前沿理念、科技及成功案例,带您直观领略地产技术的峰值水平!


 点击下图,即可报名参观!


除“低碳健康”外,本届RealTech2021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还设有其他三大主题,包含“智慧智能”、“城市运营”、“工业建造”,以覆盖地产热门话题,深挖企业变革痛点,促进行业向内提质增效。


 丨 推荐阅读 丨


○ 最智慧、最时尚、最健康 —— 破解未来办公空间的“最”机密!

TOD城市综合体“火遍全球”!揭秘TOD八大指标的应用与实践。

首届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 2021(上海)正式发布!





  关于 REALTECH‍‍‍‍‍‍‍‍  

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激发行业创新力、助力地产企业重塑品牌、找准企业转型方向,全联房地产商会,携手慕尼黑博览集团、中联慕尼共同主办 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2021(上海),并将于2021年11月2-5日落地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是亚太地区首个聚焦未来地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的全方位服务平台

2021年,RealTech博览会以“科技筑造未来空间”为主题,放眼政策导向、行业趋势、跨界热点,聚焦“低碳健康”、“城市运营”、“智能智慧”及“工业建造”四大主题;通过沉浸式、场景化手法聚焦展示建筑及地产领域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与前沿运营模式,为建筑源头引入创新技术,优先赋能地产领域,提供建筑建造全流程的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这将是中国地产从业者不容错过的旗舰盛会。

4日集中信息互动跨界交锋

            


  科技筑造未来空间


丨 展区规划 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丨 会议活动 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上方图片,填写参会意向


点击 “阅读原文” ,马上参与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